1968年,美国ROWLAND兄弟发明并专利注册微棱镜逆反射技术。这种定向回归的反光材料,广泛应用于道路交通标志及轮廓诱导装置,为道路交通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作用。后来反光材料技术又成功应用于人身服装以及汽车灯饰装置等,人们也把利用反光材料技术的制品统称为交通安全产品。

(反光技术应用到人身服装——反光背心)
公安部于1992年颁布实施的GA 36-1992《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号牌》标准,是最早把反光材料技术应用于机动车号牌的交通安全产品强制性文本。反光号牌的引用,还有后来车辆尾部标志板的应用,不仅为机动车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措施,也为机动车行驶中易于识别前车、降低追尾交通事故发生率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随后,1995年交通部颁发了JT/T279-1995《交通标志用反光膜》技术标准,将反光膜产品明确定义为五个级别标准,为交通标志的设置提供了规范。1999年,第一部正式的GB5768-199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国家标准出台,意味着交通安全产品对交通安全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因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不足,很多道路交通事故无法准确认定责任,给交通安全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交通安全管理的水平低下,意识差、监管不力、设施薄弱是三个直接因素,造成了我国交通事故发生率与死亡人数在汽车拥有量、道路里程数都较小的情况,连续十多年排在世界第一的位置,触目惊心。
1987、1997、2004年,2012年,公安部先后四次对《机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国家标准进行了修改。现最新标准GB7258—2012《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强制性国家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当前已经广泛应用的车身反光标识、故障车用三角警告牌、反射器型车身反光标识、车辆尾部标志板等交通安全产品纳入机动车运行管理标准。

(车身反光标识)

(故障车用三角警告牌)
